1、《詩經(jīng)》共305篇,由風(fēng),雅,頌三部分組成,對于風(fēng),雅,頌的解釋有種種說法,一般認為是按照音樂來劃分的,因為《詩經(jīng)》的詩篇當初都是樂歌,由于曲調(diào)的特點不同,劃分三類,后樂譜失傳,僅留歌詞,我們今天看到的不過是一部樂曲歌詞的底本。
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2、“風(fēng)”是各諸侯國的樂調(diào):《風(fēng)》包括了十五個地方的民歌,包括今天山西、陜西、河南、河北、山東一些地方(齊、韓、趙、魏、秦),大部分是黃河流域的民間樂歌,多半是經(jīng)過潤色后的民間歌謠叫“十五國風(fēng)”,有160篇,是《詩經(jīng)》中的核心內(nèi)容。
3、“風(fēng)”的意思是土風(fēng)、風(fēng)謠。
4、2、“雅”是宗周地區(qū)的正樂:即貴族享宴或諸侯朝會時的樂歌,按音樂的布局又分“大雅”、“小雅”,有詩105篇,其中大雅31篇,小雅74篇,大雅多為貴族所作,小雅為個人抒懷。
5、固然多半是士大夫的作品,但小雅中也不少類似風(fēng)謠的勞人思辭,如黃鳥、我行其野、谷風(fēng)、何草不黃等。
6、3、“頌”是宗廟祭祀之樂:頌是祭祀用的宗教音樂,內(nèi)容為贊美神靈,祖先的功德。
7、分“周頌”31篇、“魯頌”4篇、“商頌”5篇,共40篇。
8、本是祭祀時頌神或頌祖先的樂歌,但魯頌四篇,全是頌美活著的魯僖公,商頌中也有阿諛時君的詩。
9、擴展資料一般認為風(fēng)、雅、頌是詩的分類和內(nèi)容題材;賦、比、興是詩的表現(xiàn)手法 。
10、其中風(fēng)、雅、頌是按不同的音樂分的,賦、比、興是按表現(xiàn)手法分的。
11、賦、比、興的運用,既是《詩經(jīng)》藝術(shù)特征的重要標志,也開啟了中國古代詩歌創(chuàng)作的基本手法。
12、關(guān)于賦、比、興的意義,歷來說法眾多。
13、簡言之,賦就是鋪陳直敘,即詩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關(guān)的事物平鋪直敘地表達出來。
14、比就是比方,以彼物比此物,詩人有本事或情感,借一個事物來作比喻。
15、興則是觸物興詞,客觀事物觸發(fā)了詩人的情感,引起詩人歌唱,所以大多在詩歌的發(fā)端。
16、賦、比、興三種手法,在詩歌創(chuàng)作中,往往交相使用,共同創(chuàng)造了詩歌的藝術(shù)形象,抒發(fā)了詩人的情感。
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,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。
關(guān)鍵詞: